本刊编辑部 | 赵文娟
在新能源车销售持续旺盛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也是产销两旺,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93.6GWh,累计同比增长36.8%。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256.5GWh,累计同比增长17.5%。伴随着行业发展的高景气,不仅有多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借机宣布扩产,且产业链上下游也有多家企业积极抢滩资本市场。
动力电池销售持续高景气
介于近几年动力电池发展的持续高景气,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积极抢滩资本市场,据统计,仅今年6月份以来,沪深两市IPO新增受理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就近20家。此外,在港交所递表的还有多家企业。
以冲刺创业板的力高新能为例,其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BMS(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商,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BM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收分别达到了7677.86万元、2亿元、5.5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54.68万元、1164.48万元、8279.66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07%、41.77%、46.68%。从大环境来看,力高新能能够取得如此亮眼成绩,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报告期内,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37万辆快速扩张至6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46%。市场份额方面,力高新能2022年在国内BMS装机量中排名第四,而排在它之前的是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客户方面,公司覆盖国内前十五大动力电池厂商中的9家,主要客户包括国轩高科、多氟多、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国内知名电池厂商和合众汽车等整车厂。
与此同时,力高新能凭借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BMS领域的技术积累,向新能源技术和市场快速发展的户用储能领域进行拓展,在报告期内更是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初步形成可以推向市场的户用储能产品。招股书显示,公司户用储能产品已经在2023年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不过,外采芯片或许会成为力高新能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不可控的因素,其芯片大多来自于诸如TI、英飞凌、恩智浦等全球知名芯片企业。在短期内自研芯片存在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力高新能需要积极开发国内芯片供应商的替代方案,并尽快投入研发和试验认证,才能以确保在芯片领域拥有可靠的平替方案。
与力高新能不同的是,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钧能源采取的是动储双产线,即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能源的收入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146.48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是74.2%、46.5%、31.7%;而储能电池的收入占比逐年增高,分别是20.1%、40.7%、57.4%。招股书显示,2022年,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瑞浦兰钧能源拥有8.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在中国动力电池产品中,按装机量计拥有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规模飞速增长,但瑞浦兰钧能源仍处亏损状态,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能源净亏损了5327.9万元、8.04亿元、4.51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2.2%、-15.4%、7.4%。在产品售价方面,瑞浦兰钧能源适当采取了一些低价策略,这也是造成毛利率较低和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招股书显示,2022年瑞浦兰钧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元/Wh,其价格远低于同期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0.98元/Wh的售价和储能电池产品0.96元/Wh的售价。
产品定价过低,既有公司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不强的因素,也有公司主动压价抢占市场的因素。招股书显示,在低价竞争的策略下,瑞浦兰钧能源产品销量暴涨,其中储能电池产品销售增速更强劲,2020年瑞浦兰钧能源储能电池销售额仅为1.82亿元,到2022年增长至84亿元,销售额增幅高达45.15倍。
此外,新三板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进入,今年以来,已向锂电再生材料领域成功转型的长虹格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智锂科技、电解液添加剂供应商圣泰材料就相继在新三板挂牌。
产能过剩仍是隐忧
值得一提的是,从前述数据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能与需求之间是存在明显缺口的,仅今年1月至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与累计装车量之间的缺口达170.2GWh,即使剔除出口(67.1GWh)的影响,依旧过剩了近103.1GWh的产量。今年以来,扩产潮背后,市场关于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同质化、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战等焦虑此起彼伏。
从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头部企业利润虽然同比增长接近翻番,如国轩高科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211.08%、宁德时代净利润同比增幅122.06%、亿纬锂能净利润同比增幅100.72%,但仍有超半数企业净利出现亏损,如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德方纳米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0.44亿元。德方纳米表示,2023年1月至4月,受主要原材料锂盐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同时,此前积累的较高价位的原材料库存消化等原因导致公司生产成本较高。半年报披露,德方纳米资产减值损失了7.84亿元,主要为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成为公司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目前,德方纳米已建成年产26.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的项目,部分产能正在爬坡中。但今年1月至6月,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仅为8.8万吨,产能利用率较低。可即便如此,德方纳米仍再次发布募资计划,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35亿元,用于“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此外,丰元股份、江特电机、天奇股份等锂电池材料企业上半年业绩情况也基本类似。其中,今年上半年,丰元股份归母净利润亏损1.07亿元。除了上述原因,丰元股份还有新建项目投入费用大幅增加原因带来的亏损。中报显示,丰元股份仍在加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同时向上游材料延伸,从而希望借此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已刊发于9月9日《证券市场周刊》。)
来源:红刊财经
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专业好文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所发文章仅供参考交流。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立足本地 深耕跨境
聚焦服务 平台运作
我们致力为全市各级政府、园区、企业和全球企业家朋友提供在烟发展投资选址、战略咨询、投融资、人才引进、技术转化、合资合作等全方位覆盖的资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如有合作需求,敬请联系我们!
电话:0535-6518130
邮箱:ytgcyf@163.com
网址:www.investorcirc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