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圈 招商圈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
*
用户已注册
*
*
*
邮箱已注册
*
*
密码修改
*
*
国内
产业头条
前沿   即时   集成的资讯信息
发布日期:
2021/05/19
字号
华为牵手青岛

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青岛站启幕


5月13日,以“智变·质变”为主题的“青岛·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活动围绕未来城市与产业升级的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分享经验成果。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出席活动并致辞。


赵豪志表示,华为近年来与青岛围绕产业升级孵化、行业转型支撑、政府服务创新等领域,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为青岛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赵豪志真诚希望更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到数字青岛建设中来。同时,他也承诺青岛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现场,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演讲中表示,以数字技术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基准”,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新脉络。青岛作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准”,将成就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与愿景。


同时,他也表示华为将一如既往地从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共建城市智能体、发展海洋经济以及核心关键技术等四大方面支持“数字青岛”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岛“牵手”华为的城市峰会现场,一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如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智能体正式启动,华为与西海岸新区管委、山东旅投泛鲁共同签署了《华为(青岛)数字城市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青岛城运控股、酷特智能等分别与华为签署有关合作协议。


此外,华为云也联合卡奥斯、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联盟企业,共同发布《青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宣言》。


事实上,青岛已经是今年华为云城市峰会举办的第二站。4月22日,主题为以“智变”创“质变”的城市峰会,就已经在苏州率先启航。


随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成为后疫情时代各地发力的重点,苏州与青岛这两座传统制造业大市,显然已经来到了同一条赛道。


从苏州到青岛
奔跑在同一赛道的两座城市

4月22日,华为云城市峰会首站在苏州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并致辞。致辞中,许昆林表示苏州正全面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

峰会现场,华为方面也表示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从推广智能制造诊断、打造转型标杆示范、推动技术服务输出、强化管理基础能力、输出智能制造咨询等方面着手,服务3000家苏州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苏州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从青岛直接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把手”专业化领学研修班开到苏州,到如今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产业升级为主题的华为云城市峰会先后在两地举办。苏州与青岛,这一南一北两座制造业底蕴深厚的城市,近期“同框”次数越来越多。


诚然,与“最强地级市”苏州比,青岛确实有差距,但对于秉承着“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的青岛,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两者的差距。毕竟,只有找到了差距产生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根据苏州与青岛两地发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显示,苏州当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9385.6亿元,同比增长3.4%,同期青岛的数据为4361.56亿元,同比增长3.0%,不足苏州一半。


具体到一些细分领域,则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两座城市的差距。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方面,苏州2020年实现34823.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青岛虽然没有披露具体的数据,但在此前印发的《青岛市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总产值上有万亿的差距,或许也代表着两座城市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与产业能级上,存在不小的差距。


再看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20年苏州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720家,累计达9772家;青岛同期则新增567家,累计为4396家。两相比较,青岛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进程要稍滞后于苏州。


数据更多代表的是两座城市在过去一段时期发展的差距。透过苏州今年发力数字经济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或许能更直观感受差距的存在。


2021年1月4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苏州召开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会上,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一基地、四总部、六中心”开展深度合作,推动苏州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会上提到必须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改革,要以数字化为引领,全面推进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变革和颠覆性创新,推动全流程的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以前是“微更新”,现在是“大重构”。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2021年发布的“1号文件”全部与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息息相关。《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和《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均已明确今后一段时间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路线图”“任务书”。


“新年第一会”以及“1号文件”全部聚焦数字经济与数字化发展,足以见得苏州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等不起、慢不得”。


诚然,苏州发力数字经济有一部分原因得益于靠近上海的地缘优势,但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专注与重视,才是确保其能成为“标杆”城市的关键所在。
从苏州看向青岛,同样选择牵手华为的青岛,在数字经济时代又能否如愿以偿?



牵手华为,青岛能否如愿以偿?


青岛与华为的“缘分”始于2017年。


当年9月1日,华为(青岛)基地在青岛高新区正式落成,这一基地由华为青岛云计算数据中心、华为青岛联合软件创新中心、华为青岛展示中心等组成,是华为在全国为数不多的三位一体、统一部署的特色基地。


而在王清宪担任青岛市委书记期间,他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发展目标,明确全面对标深圳的城市战略,这也让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与青岛的联系更加密切。


3月27日,王清宪带队在深圳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会上,华为软件技术与蓝谷管理局签署华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园和华为(即墨)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


随后的7月19日,在青岛市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后,华为来到青岛举办城市峰会,围绕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展开探讨;9月10日,青岛与华为正式签署高技术重点领域框架协议,着力培育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力争把青岛打造成为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领先者、虚拟现实产业的领导者、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者;11月30日,华为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又在青岛发起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在数字经济时代谋求为青岛探索出一条具有引领性的路径。


进入2020年,华为在3月份战略投资青岛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向5G领域进军;5月20日,华为与青岛特锐德子公司特来电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智能充电、4G/5G通信连接、华为云业务、充电网标准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年底,以“数字胶州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华为(青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式上线,对青岛加快推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设将带来推动与示范作用。


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在青岛的一系列布局,就是青岛发力数字经济的路径。进入新发展阶段,致力于打造“数字青岛”的青岛又该如何再出发?


在数字经济时代,青岛的发力绝非是简单的技术迭代或某一个或几个头部企业的“单兵突进”,而应该是一种整体性、深层次的转变。


在这方面,苏州的一些做法同样可以为青岛所借鉴。


如苏州启动实施“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0个的年度目标,引进培育更多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专项贴息资金、风险补贴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苏州优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厂门”输出服务。


通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等数字经济发展。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帮助解决上市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实上市公司“苏州军团”底盘等。


可以看到,苏州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而是更多从自身的发展切入,加大对于本土企业培育与扶持的力度。


对青岛而言,在迈向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两大目标的过程中,决不能仅仅依靠“外脑”或本土龙头企业如“五朵金花”的力量,而是要以更大力度培育扶持更多的本土企业。只有越来越多“金花”的出现,青岛产业集群的构建才能更加立体,青岛制造业也才算是真正实现“百花齐放”。


此外,发力数字经济的青岛同样也要注重“关键少数”的作用,不仅需要“关键少数”能够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与前瞻性的布局意识,也要在青岛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店小二”,以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


虽然当初力主为青岛引入华为这样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的人已经离开,但透过13日举行的华为云城市峰会可以看到,青岛与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间的联动并没有停止。

随着数字青岛建设的持续推进,青岛也需要在勤练外功的基础上,继续苦修内功,为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构筑起产业领域的内生优势,进而在产业与思想上同时实现优化升级,才能在新发展阶段真正占据数字经济的制高点。


来源:凤凰网青岛


立足本地 深耕跨境



 聚焦服务 平台运作


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专业好文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所发文章仅供参考交流。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